详细内容

全球首个 “零碳工厂”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 ,已在中国成功实践100例


分水岭评论: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国家,实践性可操作性一直是这个国家企业家的信条,因此本轮的零碳工厂认证行业标准,很容易的成功实践与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也为规则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分水岭也预计标准的开放性和优化空间的可持续性,将会使得标准成为全球的规则。


Ludenscheid_Mission_to_Zero.PNG.png


截至20235月,中国已在国家层面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 ,而零碳工厂却较少。 绿色工厂是零碳工厂的前提,而零碳工厂则是绿色工厂更具体、更细致的体现。

 

01 什么是零碳工厂?

根据《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绿色工厂 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根据《零碳工厂评价规范》, 零碳工厂 是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内,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按照二氧化碳当量(CO2e)计算,在尽可能自主减排的基础上,剩余排放量实现由核算边界外的减排项目清除,和(或)相应数量的碳信用抵消的工厂。 除了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在评价标准和评定结果上也有所不同:

 

评价标准

零碳工厂 是由中国节能协会主导,依据的标准是《零碳工厂评价规范》;

绿色工厂 是由国家、省、市各工信部门去主导评定,依据的标准是《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20237月更新的绿色工厂评价行业标准。

 

评定结果

零碳工厂 主要划分有型、型 两个类型 ,对应等级为三星、四星、五星、六星。 型零碳工厂的要求是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实现100%抵消;型零碳工厂的要求则是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实现100%清除;

 

绿色工厂 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次,国家级申报评选全流程是由工信部发文申报,由各级工信部门逐级上报,最终工信部进行评定。

 

零碳工厂是以绿色工厂的建设为基础的,是绿色工厂的更高等级。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双碳目标下,工厂的低碳、零碳化必然将成为工厂发展的主旋律;领先的企业需牵头强化能力、完善标准、示范引导,以推动行业、国家乃至国际上工厂低碳、零碳化的发展。

 

02 零碳工厂建设路径

 

1. 快速减碳 :

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约为0.49 tce/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2.1倍,提升能源效率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最直接、最快速、最经济的方式。能效提升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工业通用节能设备、能源梯次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等。国际能源署(IEA)研究表明,能效提升的累计碳减排贡献率约为20%

 

2. 强力减碳 :

能源系统的快速零碳化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必要条件之一,零碳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光伏、风能、水力)、核能、氢能、生物质能等。近年来,光伏、风能、水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零碳能源技术成本大幅下降,在价格上相对于化石能源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光伏,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潜力。预期碳减排贡献最显著的依次为氢能、风电、光伏,这三种能源到2050年的减排贡献率总计可达70%左右。

 

3. 深度减碳 :

当减碳潜力充分释放后,剩余部分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只能通过深度脱碳行为来中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碳汇措施,同样是实现深度减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CCUS将贡献约14%CO2减排量。

 

 

03 零碳工厂实施流程

 

1. 目标策略。 在开始创建零 碳工厂之前,需要明确目标和策略。 设定零碳工厂的目标,比如要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碳中和,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策略应包括采用哪些技术、如何管理能源消耗、如何减少或中和碳排放等。

 

2. 能源规划。 为实现零碳目标,需要对能源进行规划 这包括根据工厂的能源消耗情况,制定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计划,如使用太阳能、风能等。 同时,需要考虑如何建设配套设施,如储能设施、智能电网等,以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智能系统。 通 过建设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更好地监控和控制能源供应、能源使用和能源储存。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优化算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 产业协同。 零碳工厂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碳排放,还需要考虑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 因此,需要与供应商、制 造商等建立协同机制,共同减少碳排放。 例如,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化、共同采购等方式,降低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

 

5. 系统建设。 为实现零碳目标,需要对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和升级。 这包括建设系统化的能源管理和环保控制系统,如能源管理中心、智能环保设施等。 这些系统可以提高园区的环境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6. 能源设施。 为 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需要建设相应的能源供应设施。 例如,可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以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 同时,还需要建设储能和调峰设施,以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环保控制。 在实现零碳目标的过程中,环保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需要建设相应的环保设施,对园区内的废气、废水、固废等进行处理和处置。 例如,可以安装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废水处理设施等,以实现园区的环保控制。

 

04 创建时常见的误区

 

1. 排放核算误区。 企业的碳 排放包含范围1、范围2、范围3,我们所谓的零碳工厂至少包含范围1和范围2,而有些企业仅仅关注了范围2中的电力,而忽略了范围1及范围2中的蒸汽。

 

其次,对于电力的碳排放因子选择有很多方法,有省市级碳排放因子、区域级碳排放因子、国际通用碳排放因子,不同的碳排放因子对碳排放量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

 

2. 购买碳汇误区。 在碳中和规则下,允许企业通过 购买碳信用方式中和其多余的碳源,致使部分企业在自身节能隆碳工作还有很大空间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购买绿电、CCER等方式进行中和,以达到漂零的宣传效应。

 

3. 短期行为误区。 零碳工厂创建是个短期目标,而持续保持碳减排及零碳 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涉及碳信用的购买成本,往往一些企业仅拿到一年的"零碳认证之后就不再持续开展节能降碳工作,不再保持证书的有效性。

 

05 零碳工厂评价标准

 

随着近年零碳工厂标准等越来越多的标准出台,将为工厂在减碳目标设定、低碳项目改造、新建项目规划等方面提供明确的依据和路径指导。 目前零碳工厂还没有形成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国内主流零碳工厂评价的认定标准为PAS2060:2014/IS014064-1:2018,国内目前制定的评价指南和规范只有团体标准,现有 中国节能协会发布的 《零碳工厂评价规范》、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发布的《零碳工厂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发布的《零碳工厂认定和评价指南》 、《零碳工厂创建与基于区块链的评价规范》、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发布的《 零碳工厂评价通用规范》、 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 零碳工厂评价标准》 。

 

目前国内 采用较多的是 中国节能协会 2022年发布的 《零碳工厂评价规范》 团体标准 , 团标号: T/CECA-G 01712022 。 《零碳工厂评价规范》 是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远景科技集团、钛和认证、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测认证、 联合利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能效中心等 20多家机构和企业共同打造的 全球首个 零碳工厂完整、可量化的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 。

 

《零碳工厂评价规范》 团体标准发布之后, 中国节能协会又发布了《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同时公示了 零碳工厂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远景智能、钛和检测认证集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组成,同时启动建立国内首个零碳工厂评价和披露平台。

 

目前有世界五百强在内的近百家家企业通过此项标准完成了零碳工厂的评价认证工作。在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远景能源有限公司、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江苏百宏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颁发首批五星级零碳工厂认证证书。


(文章转自公众号双碳能源经济方杰)

 

 

 

 

 

 

 

 



seo seo